外语外贸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发展环境
(一)学院概况
365bet888于2003年经学校批准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1993的外语系。学院目前有4个国家普通招生本科专业(英语,1997;国际经济与贸易,2003 ;日语,2007 ;汉语国际教育,2008)、1个中外合作项目(中英“经济与贸易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201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矿业贸易与投资,2014)。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1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4人。近五年来,还有来自英、美、加、澳等国家的外籍教师共33人次在此任教。学院坚持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立足江西,面向行业,为社会培养输送了数千名本科生,他们在教育、外事、经贸、文化、旅游等多条战线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二)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工作重心落实到更加注重本科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上,学科、教学、科研、学生教育与管理、党建等各项工作在前期发展基础上取得了新成绩。
1.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院围绕大学英语大型公共基础课和通用专业特色化改造为教学改革重点,研究生、本科教学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本科专业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16项、省级优质视频共享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师公开发表教改论文77篇,出版教材12部。全日制在校生增加至9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由无到有,增加至7人。
新增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200万元;新建国贸仿真实验室、日语综合视听室、机辅笔译实验室等实验室,扩建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等实验室,建立了包括网络教学系统、外贸单证系统、SIM trade等在内的校园数字化教学实验平台;教学设施、学习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实习基地8个。
2.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
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硕士点零的突破,“矿业贸易与投资”学位点设置成功。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得学校重点建设支持,进一步凝练了一批学科方向。2014年,建设科技翻译“一院一技”工程,建立了100 余万词的双语翻译语料库(钨与稀土)和行业专门语料库,长期承担了《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江西理工大学学报》、《中国钨业》等杂志的中文摘要校核工作,承担了赣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江西理工大学以及相关学院的资料翻译及陪同翻译工作。合作完成的科技翻译工作量近500万字,翻译成果受到了合作单位的好评。
3.科研服务迈上新台阶。
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零的突破。共获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7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校级人文社科研究中心2个;完成横向课题到校经费54.9万元,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42篇,出版专著12部。
学院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支持,报读英语专业等双学位、辅修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新开雅思培训,继续举办泰国中文班等,较好地改善了学院财政状况。
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外高校、有关学术机构和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先后主办或承办了2次全国性或省级会议,邀请专家来校讲学10人次。
4.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院大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以及教师能力建设,新增博士教师(含在读)6名、硕士教师17名,使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增至88.6%;14名教师晋升为副高以上职称等。参加省级、校级教学技能竞赛、“十佳百优”和“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评选活动,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青年科技标兵、青年教学标兵、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等先进典型,共有30多人次获奖。参加各类会议、培训200多人次,国内外访学7人次,聘请了外籍教师10人。
5.办学质量有了新提升。
学院大力推进育人质量建设,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稳步提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应届考生通过率超过全国15个百分点以上,在校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省级集体奖和个人奖30多人次;学生的考研率稳步提高,2015年达到11.4%;毕业生就业率高,2015年超出考核目标近六个百分点,以其综合素质优势,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6.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院党委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了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和谐外院建设。共发展党员近200名,有3个支部评为五星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学院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赣州市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获得教职工排舞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一等奖、校运会优秀组织奖等优异成绩,全院上下继续保持蓬勃向上、共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存在不足
1.学科建设方面,外国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点尚未取得突破。
2.在科研成果方面,缺乏高水平并服务于学院学科建设的科研成果,尚未形成自身的科研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总体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在“十三五”建设和发展期间,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发展需求,抓住我校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以及学校出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有利契机,立足教学型学院的院情定位,按照“教学卓越、特色鲜明、贡献明显”的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三优先、三联系、三满意”的办学工作体系,以学科专业建设和社科研究平台建设为引领,以保障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提升科研水平为推动力,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彰显点,逐步实现由“增加师资数量”向“提升师资质量”、由“教学优势”向“教学科研服务等能力同步提升”、由“以培养面向国内服务的人才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中心的教育”的转变,不断夯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我院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二)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
创建教学卓越学院,将学院建设成为“教学质量卓越、专业特色鲜明、人文贡献明显”的省内高水平国际化学院,成为江西理工大学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主动对接学校优势学科,提升师生专业发展潜力;精心组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有效服务于学校孔子学院建设和教育国际化发展。
2.关键指标
(1)早做谋划,扎实准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学院历史性突破;
(2)主动建设,加强投入,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的学院历史性突破;
(3)优化学科专业方向、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语言文学类一级学科点、国际贸易学硕士点或翻译、汉语国际教育、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点的突破。
3.主要任务和关键指标实现路线图
根据与省内对标院校同类学院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特制定以下主要任务和关键指标实现路线图:
(1)积极准备,紧跟学校硕士点动态调整设置工作,努力实现办学层次的提升,争取2020年前增设语言文学类一级学科硕士点、国际贸易学硕士点或翻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点。
(2)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争取2017年实现学院已有专业特色化培养方案凝练定型,到2020年学院新增本科专业1个(法语或西班牙语)。
(3)科学研究方面,力争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以上;承担省部级纵向项目40项以上;年均纵向科研经费30万元以上;年均发表权威期刊及CSSCI论文5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20篇以上;年均出版学术著作2部以上;获省部级人文社科奖2项以上;获批省级研究平台1个;举办国内学术会议2次以上;组织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学术讲座5次以上。
(4)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争取突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完成省级教改项目25项,教师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教改论文数量突破100篇。
(5)争取培养或引进3-5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力争专任教师中的教授比重达到10%,博士比重达25%以上。
(三)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是我院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立志高远,已明确提出“百年理工”发展愿景,而我院目前在学校本处弱势地位,发展任务和压力较为沉重,必须以超常规的改革魄力和胆识去谋划发展,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去争取支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面貌去拼博奋进。为此,学院将充分运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赋予的权责对等管理权限,建章立制,大胆改革,实施“目标聚焦战略”、“人才强院战略”和“差异分配战略”,将学院有限的资源进行聚焦,强化发展优势,聚焦发展重点,配套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大力推进学院“二次创业”。因此,凡是为学院发展方向付出努力,特别是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或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和培养、管理、服务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团队都将受到肯定,给予扶持甚至重奖。
2.实施举措。
(1)加强学科专业和研究平台建设,构建发展特色。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院”战略。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建设和谐学院。
三、具体目标与任务举措
(一)人才培养
1.本科人才培养
建设目标:本科教学实现新突破。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以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着力巩固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全面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引领,稳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期间,力争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历史性突破。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4个以上;建设5-6门校级优质课程;组织编写并出版各专业教材8--10部,获批规划教材4部。
任务举措:
(1)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以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构建“三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观、“三有利”(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专业发展和有利于能力提升)教学观、“三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结合)学习观“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改革现有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健全多元化、过程化的教学评价新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问题意识、自觉意识和全局意识,加大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培育力度,凝练特色项目,集聚改革力量,形成研究团队,争取更高水平的教学成果。
(2)加强专业建设,突出校本特色。
以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契机,立足行业,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突出“英语+有色”、“日语+科技”、“国贸+矿业”及“汉语+中华传统才艺”的人才培养特点,加强外语和其他学科的有效衔接,培养能面向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按照适应需求、优化结构,加强建设、内涵发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要求,扎实推进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在现有4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争取“十三五”期间再新上1-2个本科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稳定在300-400人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1500人。
(3)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以学科专业研究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按照国家级、省级、校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课程建设项目,实施“两类三层十门精品课程计划”。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建立网络教学及课程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课程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十三五”期间力争推出2门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建成4门及以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5-6门校级优质课程。
(4)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行业的真实技术技能和流程,构建“学训一体”的多元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平台。引入和坚持“情境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设置递进式(“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全真教学”)、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创立具有突出亮点和特色的“教、学、练、训”一体的实践教学中心。以“协同融合”为思路和抓手,建立高品质、实效化校内外、海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十三五”期间根据我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将有计划分步骤重点建设几个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新建1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教育技术实验中心建设,增加微格教学和课程制作的设备,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加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更新和配备设备,优化实践教学条件,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国际贸易仿真、商务谈判等实验室建设,适当扩大规模,以适应经济类专业和课程的模拟实习的要求;加快语言情景模拟实验建设,逐步完善各项功能,以适应外语专业和全校外语课程实践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将拓展各专业海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10-15个;力争改造、扩建或新建6-10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力求新增图书15万册,中外文期刊0.5万册,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要。
(5)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西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革新人才培养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有效对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训,探索建立跨学科、跨学院交叉培养以及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等协同育人新机制,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英语专业、国贸专业与国外高校建立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日语、汉语专业学生的国外交流学习渠道,支持鼓励更多的学生有海外学习经历,积极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做好泰国及巴基斯坦留学生在江西理工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留学项目的教学任务。
2.研究生教育
建设目标:研究生教育上新台阶。紧跟时代潮流,从严从紧,以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为重点,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规模与质量。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满足学院学科发展需要,提高生源质量;以硕士点动态调整为契机,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力争“十三五”期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80人。
任务举措:
(1)创新招生模式,提高生源质量。
创新研究生招生宣传模式,推进导师参与、具有专业性的招生宣传,提高针对性。第一,在巩固本校生源的基础上,开辟新的生源基地。第二,建立招生导师预报制,即将现在的考后复试招生转变成为考前招生,实现导师从源头招生,提高导师的招生决策权,同时赋予导师要招生、招好生的责任,逐渐形成导师、学院、研究生院三元参与招生的工作局面。
(2)创建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针对研究生个人基础的差异性及人生目标的多样性,依托紧密稳定的导师团队,实施“多元融合、交叉指导、发挥特长、优势互补”的多层次、全方位指导,使研究生能得到来自不同导师的学术指导、管理指导与人文关怀,同时促进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年级、不同导师的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第一,以研究生创新基地为载体,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新建1~2个研究生创新基地,扩大双导师培养研究生规模。第二,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重点开好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科技翻译三门公共课程,充分实现外语学位课在培养学生专业化方面的作用。第三,塑造“追求卓越”的教育模式,以论文质量特别是省优论文为依据,将省优论文及竞赛获奖等结果性指标孕育于过程之中。第四,建立“以奖代策”的管理模式,改革奖学金评定办法,奖励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学科竞赛获奖者,策动研究生参加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奖励和树立典型来烘托学术气氛,改变学风。第五,开展研究生科技活动周活动,让研究生以主人翁的身态开展自己的科技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科技周与中期检查结合起来,逐渐实现中期检查展出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严格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建立分流渠道,实行适量淘汰制度;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培养能力。
以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建立长效的导师管理机制和平台,制定研究生导师动态的考评制度和科学考评体系;根据需要逐步调整硕士生导师遴选标准;加强青年导师岗位培训;制定导师岗位绩效考核办法,推行导师动态上岗管理。增强导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位硕士导师质量。
(4)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开展职业培训,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找准职业方向,进行职业规划,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一批企业职业导师,对研究生进行职业专业化培训;开展在校研究生求职意向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建立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政策。
(5)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将专业素质培育与思想品德修养教育融合起来。
研究生阶段,在努力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政治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导师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重点,使其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锻炼其自强成才的意识和人生规划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二)学科建设
1.建设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学科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和设施建设、制度建设等手段,整体提升学院的学科实力和水平,“十三五”末学院学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居省内高校同类学院前五。
“十三五”期间,切实加强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加强已获批6个学科学术团队的建设;大力加强中国语言文学,尤其华文教育学科的建设,培植1-2个特色学科方向并取得明显成效;力争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力争新增本科专业1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或法语)。
2.任务举措
(1)加强学科建设规划,着力提升学科建设层次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深入推进大学英语学科建设与发展,以英语、日语本科专业为基础,服务于学校优势学科,紧跟学校硕士点动态调整设置工作,努力实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办学层次的提升。
应用经济学学科。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为基础,大力加强矿业工程(矿业贸易与投资方向)、矿业贸易与投资两个硕士点的建设工作。加强硕士点建设,师资队伍是关键,将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力争将矿业贸易与投资硕士点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待学校获批博士授权单位后,力争在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置矿业技术经济方向,我院作为挂靠单位之一实现矿业技术经济方向博士生的招生与培养。
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学科。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为基础,依托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孔子学院和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积极推动学科建设工作。同时,紧跟学校硕士点动态调整设置工作,努力实现办学层次的提升。
(2)加强学科学术团队建设,着力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
强化学科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强科研方向的引导,形成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团队力量。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院已有6个学科学术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加强培植特色学科方向带头人的培养。
(3)创新学科建设制度,提升学科建设管理水平
根据《外语外贸学院学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团队管理与考核办法》,执行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同时推进“院领导联系学科制度”,即建立院领导班子成员与学科的点对点联系制度,加强院领导对学科建设的过程指导和监督。
(三)科学研究
1.建设目标
积极落实《江西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提升计划(2016—2020年)》(理工发〔2015〕87号),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以学科发展为核心,以平台和条件建设为保障,以人才队伍提升为支撑,以项目研究为手段,全面提升我院经济学、语言文学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服务学校优势学科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力争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以上;承担省部级纵向项目40项以上;年均纵向科研经费30万元以上;年均发表权威期刊及CSSCI论文5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20篇以上;年均出版学术著作2部以上;获省部级人文社科奖2项以上;获批省级研究平台1个;举办国内学术会议2次以上;组织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学术讲座5次以上。
2.任务举措
进一步凝炼科研方向、整合研究队伍、拓展项目渠道、用好现有平台、完善科研政策、强化学院服务。
(1)服务学校优势学科,加强研究方向引导
第一、重点发展领域。
围绕云计算、大数据,重点研究大数据将对语言学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促进其量化研究的深入发展,突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界限,实现数据的可通约性,通过数据沟通不同学科的资源,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实施建立在真实语言数据观察的基础上,以大量的日常使用语言为依据,以概率为特征,以统计量化为手段,对语言进行实证量化研究。
以民族志、文化人类学、现象学和叙事学等为基本理论方法,开展外国语言文学与外汉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以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为指导,致力于建立较系统的专门用途翻译研究,系统分析各行业用语的语言及其翻译方面的特点,完善专门用途外语翻译理论与方法;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或语料库检索和统计软件,研究互联网时代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有效课堂构建问题,为教师话语研究、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研究、教学实践研究等提供数据、方法与依据。
主攻方向:①语料库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研究、汉外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以及基于多语种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研究。②大数据视野下的语言研究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基于NVivo质性研究统计检索软件、CiteSpace分析软件等的语言研究关键技术。③外国语言文学与外汉语言文化比较研究:重点研究跨文化形象学与中国形象研究、跨文化语言教育研究、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中日语音词汇学对比研究与教育以及中日近现代矿山文学与战后文学对比研究等。④科技翻译:重点研究语料库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的理论与方法,对科技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等问题进行探索。⑤二语习得与教学法:重点研究教师话语特点、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宣能力、多模态PPT语料库关键问题、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以及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等。⑥研究生英语:以矿业领域研究生为试点,探索新形势下矿业研究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重点研究矿业领域对英语应用的需求、矿业研究生英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的研究生英语培养方案的构建、实践平台的搭建以及仿真语言实验室的建设等。
第二、重点培育领域。
矿业经济学研究领域。以矿业经济领域的前沿问题为研究对象,利用矿业工程、国际贸易学、技术经济学、系统优化算法等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矿业贸易与投资、矿业资本市场、矿产资源国家经济安全等领域内容,建立与完善相应的理论体系、计算模型及测算方法,为我国政府及矿山企业的矿业贸易与投融资活动提供理论、方法与观点支撑。
主攻方向:①矿业贸易与投资:重点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矿产资源贸易,FDI、OFDI与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升级,有色金属产业对外贸易、对外投资与环境,考虑环境成本的矿山项目投资决策,矿山项目投资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矿山项目并购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②矿业资本市场:重点研究矿业勘查资本市场交易制度以及矿业权市场相关问题。③矿产资源国家经济安全:重点研究矿产资源国家经济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国家经济安全评价体系与测算方法。
华文教育研究领域。以面向海外华人尤其是华裔子女的华文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华文教育教学本体,如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重点研究我校作为地方院校如何在华文教育上彰显特色、办出成效。建立华文教育教学论文、论著资料库,出版若干自编教材,发表一批相关论文,为开展华文教育教学及汉语国际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指导和实践参考。
主攻方向:①中国语言文化:重点研究关注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等相关问题的基础研究,尝试将工科思维和方法与文科研究相结合,拓展文科研究的新思路,取得新突破。着力于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特别是在海外华人中发扬光大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巧。②华文教育教学:重点研究面向特定区域(如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育教学方法论关键问题以及华文教育教学的普遍、共性问题。③赣州地方文化:重点研究客家语言文化中的地方特色内容、红色革命文化与绿色生态文化等相关问题以及本地特色文化的海外传播,尤其沿“一带一路”进行传播的有关问题。
江西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领域。以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矛盾冲突、内在机理为研究对象,利用经济学、管理科学相关研究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分析研究如何在新常态下,高效利用江西省自身资源优势,如矿产资源优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应对、处理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环保等问题,为构建、设计实现江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机制、政策提供参考。
主攻方向:①矿产资源贸易与可持续性发展:重点研究国际贸易对环境的相关效应、矿产资源贸易对环境的相关影响、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矿产资源贸易政策设计、江西省矿产资源贸易现状分析、江西省矿产资源相关政策设计等。②新常态背景下江西省经济结构优化关键问题:重点研究产业结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视角下江西省资源优势分析、江西省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策略等。
第三、重大科技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院重大科技任务为语料库关键技术研究。下设课题及其主要研究内容:①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研究:在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现代汉语口语,并对口笔语语体进行比较;研究过去20年来随互联网与通讯技术发展而新出现的语体(如社交媒体);研制包含汉语发展各主要阶段的历时语料库。②汉外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针对英语、日语、汉语等大跨度语言之间的对比与翻译(包括口译)研究。③基于多语种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记忆库、多语种术语库等应用产品,提高机器翻译和自动文摘等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组建研究团队,形成科研合力
依托学院6个学科学术团队和校级研究平台,根据具体研究方向进一步组建研究团队,积极申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形成科研合力。同时,加强联络,拓展科研项目的途径与渠道。
利用经济类2个学术团队和矿业贸易与投资研究中心积极申报各类纵向科研项目,承接赣南矿业投资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承接各县市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政府部门、矿山企业提供服务。
利用语言类4个学科学术团队和应用翻译研究中心积极申报各类纵向科研项目,承接各类企业的科技翻译任务,国际学术会议的翻译工作,扩大学院的办学影响。
利用培植特色学科团队和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积极申报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对接学校华文教育以及孔子学院。
(3)加强前期成果培育,完善科研奖励政策
加强前期成果培育,对学院申报省级科研平台、硕士点等有贡献的成果将加大奖励力度,促进科研质量的提升。条件成熟时,将积极申报省级研究平台,实现学院省级研究平台零的突破。
(四)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学院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和科学的人才观,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强院战略,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工作环境和工作机制。学院将以《江西理工大学“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6-2020)》为依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国际化为发展方向,积极实施“创新团队建设支持计划”、“清江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清江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和“教师发展与能力提升支持计划”,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2.任务举措
(1)扩大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学院将根据学校“十三五”各学院岗位编制规划,结合学院各学科发展实际,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扩充教师队伍数量,争取到2020年,教职工总规模达到110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达到95人,具体为:外国语言文学方向75人,中国语言文学方向8人,应用经济学方向12人。
(2)完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通过内培外引,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引进和培养在各自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4-8名,其中英语专业(含大学英语)2-3名,日语专业1-2名,国贸专业1-3名;学历层次方面,力争博士教师人数总增量达到22人,博士教师占比达到25%,在职攻读博士教师人数达到29人。
(3)推动促进教师队伍国际化。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外访学项目,每年派出2-3名优秀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研修,到2020年,在专任教师队伍中,争取有国内外访学交流经历(三个月以上)的教师在教师总数中占比达60%以上。
(4)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中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力争“十三五”末,形成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各学科队伍布局完善、初中高级职称结构达标、学缘结构均衡、学历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
(5)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每年派出8-10名教师参加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和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进行轮训;力争每年派出参加各种教师进修班、讲习班和学术交流人数比例达到20%。
(6)积极组织实施“人才特区计划”。通过积极实施“创新团队建设支持计划”、“清江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清江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和“教师发展与能力提升支持计划”,选拔培养5-8名优秀中青年教学能手,重点打造2-3名校级、省级“教学名师”,培育1-2个创新团队。
(7)认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建设,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
(五)国际合作
1.建设目标
积极“走出去、请进来”,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争取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吸引外国学生来校留学,有计划邀请或招聘专业类外教来校工作,更有效服务于学校孔子学院建设和教育国际化发展。
2.具体举措
(1)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力争每年聘请1-2名国外知名学者前来做短期讲学。
(2)积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十三五”期间,力争每年举办1-2次国际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扩大对外影响。
(3)继续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在继续加强与已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的海外高校的联系的基础上,争取英语、日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均与1-2个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且与合作学校在联合培养学生和科研合作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4)鼓励学院教师赴国外进行访学研修,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加强学院教师的国际化教育及科研合作背景。“十三五”期间,力争每年派出2-3名优秀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或进行短期(三个月以上)研修。
(5)积极做好对外汉语培训工作。继续做好泰国中文班教学培训项目,争取开拓新的对外汉语培训项目,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扩大影响。
(6)积极支持孔子学院和华文教育基地工作。
(六)社会服务
1.建设目标
随着国际班雅思培训以及社会培训班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院教师的雅思教学水平,提高了学院服务学校及地方的能力与水平。基于学院为涉外型学院定位,通过贯彻“开放办学战略”,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十三五”期间,适时推动商务英语(对外贸易方向)、上海市中高级口译、出国留学预科等培训项目,力争年均总创收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2020年达到50万元以上。
2.任务举措
(1)加强软硬件条件建设,拓展新培训项目
新培训项目的拓展依赖于学院的培训场地和师资力量两个方面。在培训场地方面,商务英语(对外贸易方向)培训项目拟利用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上海市中高级口译培训项目拟利用现有的和将扩建的语音实验室;出国留学预科培训项目将争取学校支持立项,新增培训场地。在培训师资建设方面,将依托学院师资状况,分批选派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赴权威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强化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师资水平。
(2)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争取支持
为拓展新培训项目,将加强与江西省教育厅、学校培训管理处、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瀚源投资集团等单位的联系工作,走访北京外国语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学习培训经验,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七)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
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继承和发扬学院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大学精神,树立优良风尚。构建学院文化的理论支持体系和实践推进机制,形成特色鲜明、师生认可、深入人心的学院文化理念和文化形象,构建体现学院文化内涵的实物载体体系,充分实现师生思想观念的融合,营造健康向上、高雅文明的文化氛围,打造若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形成优良院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全院上下精诚团结、奋发图强、携手建设和谐平安外院的生动局面。
2.任务举措
(1)大力推进学院文化的有形化建设。文化建设需要积极拓展外延、深化内涵,总结凝练,虚实结合,借助一定的平台和载体体现,要使文化的作用和效果实实在在地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要体现在有形上。要积极利用此次学院办公场所改造的时机,进一步完善学院整体文化形象的CI设计,形成完整的学院形象标识系统,并物化、实化于学院环境的各个场合,应用于学院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于对外交流或对外宣传的各个环节,逐步在学院内外树立起具有鲜明特征和高美誉度的学院文化形象。
(2)认真抓好文化物质载体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好体现学院文化内涵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活动中心、宣传牌栏、文化小场所小设施等,精心设计实施好包括校友墙、笑脸墙在内的文化墙建设,构建形式丰富、品位高雅的文化物质载体体系。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认真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使师生在活动参与中强化交流,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以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和支持师生进行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断充实和丰富文化活动的体系,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选择多个高品位、有特色、基础好的文化活动项目进行精心打造,逐步推出代表学院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水准的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品牌项目。
(4)持续深入地开展思想讨论活动。每年定期举行以教育教学创新、科研创新或管理创新为专题的思想讨论活动,形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的长效机制,不断促进师生思想观念的融合。
(5)着力建设优良院风、教风、学风。制定实施机关作风建设方案,建立机关工作问责制、督办督察制、承诺制,努力形成服务奉献、周密细致、勤政廉政的机关作风,并以机关作风建设带动教风、学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和学术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十佳教师”等评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形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谨治学”的教风;制定实施优良学风创建方案,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刻苦进取、文明达礼、诚信务实”的学风,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6)发挥好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的窗口作用。加大对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力度,积极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鼓励面向华文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学院的影响力,提升学院的美誉度。
(7)积极开拓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学院网站、QQ群、微信群等,不断拓展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文化建设新阵地。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充分发挥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朝着正确发展方向。
四、发展支撑和保障
(一)政治保障
(1)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认真落实“一个坚持、两个结合、三个突出、四个加强”。“一个坚持”,即坚持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两个结合”,即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院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师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三个突出”,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针对性,突出创新性,突出实效性;“四个加强”,即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二级教代会作用。
(2)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作为班子建设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和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学院党委坚持“三严三实”标准和要求,强化责任,强基固本,开拓创新,健全机制,持续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积极参加“五星创评”工作和“先锋创绩”活动,不断激发建设“综合实力江西一流、优势学科国内先进、特色领域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内在动力,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4)切实改进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完善“三联系”、“五深入六必访”、“连心”大调研和领导接待日等制度,不断创新和丰富学院领导与师生交流沟通的形式。健全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完善和坚持学院领导的述职述廉制度,全面强化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5)认真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的整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有针对性地逐条加以整改,同时做好反馈工作,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学院师生。
(6)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健全宣传思想工作的机构和机制,强化对外、对内宣传工作,坚持弘扬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学院的各种宣传舆论阵地,特别要牢牢掌握网络宣传主动权和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持续深入地围绕学院建设和改革发展主题进行大力宣传,切实将广大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建设和谐平安外院的目标上来,赢取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更大关注和支持,形成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制度保障
(1)全面清理学院现有管理规章制度,并在继承原来好的管理做法、借鉴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先进经验和学习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补充、修改与完善,形成科学严谨、周密齐全、衔接有序的学院管理规范体系。
(2)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参与的学院决策机制,制定科学的议事规则,强化决策程序,促进科学决策、规范决策、有效决策。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发挥师生员工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完善教代会的有关规程,对涉及学院规划、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坚持民主程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完善学院内部教师专业职务评聘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特别要尊重学术权力的权威,实现教授治学,保障学术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根据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要积极建立教学改革的保障性制度,确保各项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5)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政策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规范科研行为,实现科研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障科研活动健康顺利开展,发挥好科研在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中的作用。
(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学生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就业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以就业创业工作管理等各项制度。
(三)条件保障
(1)拓展办学空间。积极争取学校支持,解决目前学院办学空间狭小,实验室、教研室和会议室等教学、办公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合理规划,力争“十三五”期间,学院有相对独立、能满足基本实验、培训和办公等使用的办学空间。
(2)增加实验设施。根据学院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申报新建实验室、升级现有实验设施,确保满足各专业实验、实习等实践课程的完全开设。
(3)加强内外联系。积极保持与校内各部门和学院之间的沟通,加强与外部相关学校、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努力争取更多支持。
(4)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学院办学定位,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目标不断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持续增强工作定力,通过科学预算、重点投入、合法创收和提高师生的获得感等措施,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重点工作的全方位顺利推进。